第143节(2 / 2)

素纹很替春桃高兴,隐隐又有些失落,假如自己当初被分到二姑娘身边,说不定也会像春桃这般风光。

可是,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各有各的命,想这些也没用。

素纹定定神,手搭在额前遮了阳光,寻见夏怀远的身影,连忙小跑着过去。

而院子里,春桃已经羞得几乎要寻个地缝钻进去了,声音小得好似蚊蚋,“我没跟姑娘说在外头吃饭,若是迟了怕姑娘担心。”

李石低笑,“让邵北回去送个信儿,前头不远有家馆子能做江西菜,带你去尝一尝,顺便跟你说说话儿……想必你也有话要问我。”

春桃胡乱揉搓着手里帕子,“我才没话问你。”

李石笑道:“你不想知道咱们以后的宅子怎么布置?不想知道家里都有什么人,成亲时候谁会过来主持大局?”

春桃骤然抬起头,“是谁要来,不是你爹娘吗?”

“还是想知道吧?”李石拍着扇子大笑,“吃饭时候我慢慢说给你听,在别人家总归不方便,院子里头又晒,不若饭馆子清静。”

春桃思量来思量去,轻轻点下头,待要走,又开口道:“刚才那个姑娘是我旧识,我们在一个院子住了七八年,要是有合适的事情,能不能让他们做?”

李石满口答应,“行,我看这家男人还挺勤快,就是身子骨差了些,怕是累活禁不住。等下次送石料木料过来,让他跟着点数计数,腾出我的人手干别的。”

边说边出了门,唤人驾来马车,让春桃坐在车里,他则跟小厮一左一右坐在车夫两旁。

春桃原先还怕李石也会进到车里,见此情状顿时松了口气。

江西出学子,每科取中的进士跟江浙不差上下,在京都为官的江西人不少,故而江西菜馆也颇多。

李石选中的这家离小沟沿不算近,马车行了一炷香才到,周遭却极清静。屋里放了冰盆,清爽宜人。

因怕春桃吃不惯,李石只要了两道江西菜,其余都是京都口味。

趁厨下备菜的空当,李石掏出只荷包, “先前杨姑娘说她替你备嫁妆,我觉得不太妥当。一来她手头未必宽裕,能出四五百两银子已经是仁至义尽了,二来还有个文竹比着,听说她出嫁时候挺仓促,杨姑娘若是宽待于你,怕文竹心里过不去,所以嫁妆就不用杨姑娘费心了。以往我在家里操持庶务,每年有二百两银子例钱,账上也可以支用五百两,多少攒了些私房……这里是两千两,你看中什么就去买,别委屈自己。”

春桃大吃一惊,没敢接。

李石将荷包塞进她手里, “收着吧,家里虽然面上太平,可也有看人下菜碟的,你嫁妆体面,我脸上也好看。”

春桃低着头道:“我,我配不上三爷。”

“嗯,”李石点头认同,“没错,我对亲事挺上心,你可却不闻不问,这点来看,你确实配不上我。咱们宅院地基都打好了,你也不问问要盖几进院子几座房,水井打在哪里,灶台安在何处?以后我在外面忙,家里的事情都是要你管,你竟是一点不操心吗?”

一席话说得春桃面红耳赤,眼泪都快落下来了。

她忙摇头解释,“我不是不管,我听别人说,没成亲前,不好对婆家指指点点,让人笑话。”

李石道:“如果在家里有长辈在,是应该谨慎些,现在在外头,不必忌讳那么多。这宅子盖起来总归是咱们两个住,住得顺心合意最好……再者,咱们亲事已经说定了,你都不曾给我缝过件衣衫,我看我大哥倒是有不少你做的衣裳。”

春桃又红了脸,“那是因为他是阿桂的先生,除了束脩之外,每年还得供着衣裳。”

“以后把他衣裳省了,改成给我做。”李石毫不客气地说, “我冬天棉袍还没着落,京都比江西冷得多,你给我多絮棉花,做得厚实些。”

春桃咬着唇应了。

一顿饭下来,春桃额外多了许多事情,除了冬天的棉袍子之外,还得给李石做两双鞋,一双厚底单鞋,一双夹棉毡鞋。

袜子自然也不能少,他穿袜子重,至少四双才够换。

再就是,每隔半个月得到小沟沿看看宅院进度,顺带着探望李石一次。

春桃抱怨不止,心里却莫名地踏实了许多。

回到榆树胡同,春桃瞒下了素纹说杨芷的那些话,却把那张两千两的银票交给了杨萱。

杨萱笑叹声,“他也是用了心思,你就别胡思乱想,安安生生地准备嫁妆……既是得了银钱,就准备得体面些,别让人轻看了。”

春桃用力点点头。

日子过得极快,一晃眼就到了中秋节。

杨萱家中不便饮乐,只动手做了几样素馅月饼,算是应景。

辛媛遣人送来节礼,顺道写信说她有喜了,五月中怀上的,刚满三个月,张太太要她回真定养胎,怕赶不上杨萱的及笄礼,特地送她一支簪,提前祝贺。

辛媛是去年十月二十三在真定府行的及笄礼,正月圆的房。

张太太觉得她还是年轻,不想让两人天天腻歪,便把辛媛留在真定,直到清明节才让张继将她接到京都。

果然,两人凑在一起就忍不住,才一个月就怀上了。

辛媛这是头一胎,张太太怕张继闹她,故而将辛媛带回真定。

杨萱跟辛媛见面不多,却是经常书信往来。

辛媛仍是心直口快的性子,有什么说什么,这封信里就表达了对张太太的不满,“……我觉得怀孩子跟没怀没什么不同,胃口还比以前好了很多,相公也不想让我走,但是母亲很坚持,我们也没办法……好在,母亲应允我孩子过了百岁后,就不拘着我在京都住,算起来还得有一整年才能见到你。”

杨萱感慨不已。

张太太管束辛媛是为她好,也不曾往儿子身边塞人。

如果当初杨芷嫁给张继,想必也不会变成现在这副样子。

可见俗语说的不错,“生死在天富贵由命”,有些事情早就在命中注定,强求不来。

过完中秋节,再过十几天,萧砺陪杨萱回田庄上坟烧了纸钱和香烛,又请和尚做了三天法事,撤掉了田庄屋里白帷,将白烛换成红烛,廊檐下的白灯笼换成红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