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稳定才是大道理(1/2)(2 / 2)

曹贼 庚新 1962 字 2个月前

郭嘉笑道:“主公莫忘记了,曹隽石曾言,友学在奇银巧计方面,无人可比拟。

当初他创双液淬火法,以及风箱等各种工具,皆出自友学之手。

而河一工坊监令,是隽石昔曰之家臣,同时还是友学妾室郭寰之父。让友学去河一工坊,正可人尽其才。再说了,有他丈人维护,他在那里也不会太过吃苦。

主公不是说,希望友学静下心来,好生做一番学问?

到了河一工坊,无人可以打搅,他有大把时间来做学问,主公又何必太过担心?”

“这个……”

“若主公还不放心,就使妙才为河南尹。”

曹艹有点心动了!

夏侯渊,那也是曹朋的丈人。

河一工坊在河南尹治下,两个老丈人一起维护曹朋的话,还有谁能够为难曹朋?

荀彧又道:“韦端被杀,凉州刺史空缺,当派何人前往?”

董昭连忙起身,道:“主公,司空掾郑浑,素有清名,才华卓绝,可为凉州刺史。”

郑浑,又是一个在三国演义中,未曾出现的人物。

后世对郑浑,有诸多说法。

而其中最为可笑的,莫过于是说郑浑出身贫苦,是一个铁匠……而事实上呢?郑浑是汉代著名学者郑众的曾孙。而他的哥哥,也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名儒,名叫郑泰,曾官拜扬州刺史。论出身,论德行,论名望,郑浑的确是首屈一指。

在历史上,他曾为京兆尹,又做过各地太守,政绩卓绝。

加之他是郑泰的兄弟,而郑泰在关中士族当中,又有极大的声望……董昭推荐的这个人才,的确不差。

曹艹点点头,却意外的发现,荀彧荀彧,还有郭嘉都轻轻摇头,表示不太赞同。

“文若,你不赞同?”

荀彧说:“文公的才学和德行,我甚为敬佩。

若换做其他地方,他都可以胜任……但是凉州,我却以为文公怕难以担当……”

说着,荀彧朝董昭一拱手,“公仁,我并非贬低文公,还请见谅。”

董昭连忙道:“愿闻其详。”

“凉州,自永元羌人暴动以来,便战乱不止,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羌氐等族人错居一起。这些异族,皆虎狼之辈,好勇斗狠,桀骜不驯。文公虽有才学,却强硬不足。似凉州那等苦寒之地,民风彪悍,若无强力之人,焉能震慑他们?”

荀彧说罢,停顿了一下,又道:“而今凉州看似平靖,但却是友学一手打出来的平静。那些羌人敬服的是友学勇武善战,而非他才学过人。更何况,派文公前往,那些随友学征战的骄兵悍将,可能够服他?说句不好听的话,友学鬼薪三岁,而文公却在这时候前往凉州,分明是把他推进火坑里,必然会遭受那些骄兵悍将的敌视。到时候,文公若强硬起来,那些骄兵悍将,又怎可能服他?”

“这个……”

“所以,这凉州刺史人选,必须要符合几个条件。”

曹艹道:“文若请讲。”

“首先,此人必须能令凉州那帮骄兵悍将服帖。

这本身就是一桩麻烦事……王买邓范,潘璋夏侯兰,还有阎行成公英,包括步骘那些人,是曹朋一手带出来的人,一般人又怎可能制服他们?这个人,必须要与友学有极为亲密的关系。

这其二,友学在河西,武威推广屯田,积极恢复西域商路。

一切都已经进入轨道之中。

新任凉州刺史,不能私心过重,擅自废去友学的此前种种努力,这也是一个麻烦。

而其三……”

荀彧林林总总,说出了一大堆的问题。

曹艹听得,有些发懵。

“文若,你可有合适人选?”

荀彧看了一眼郭嘉,却见郭嘉面带笑容,似乎已经猜到了他的心思。

他轻叹一声:奉孝,真鬼才也!

“我确有一个人选,但却不知道是否合适。”

“但说无妨。”

荀彧深吸一口气,看着曹艹,大声道:“不知主公以为,那城门校尉,武库令,奉车侯曹隽石,如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