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2 / 2)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caler 2741 字 2个月前

李久思部虽然成分复杂,士气不振,但是川东明军跟清军之间有着深仇大恨,因此尽管内部矛盾不断,但在大敌当前之际还能同仇敌忾。再加上李思久在行动之初已经对可能面临的情况做了最坏考虑,因此一早就做好了各种应对准备。

集中力量撤退到重庆附近的明军,依仗着崎岖地形、复杂环境、坚固的工事以及朱耷早先囤积的粮食与清军做殊死搏斗,清军虽然倍数于李部,但却迟迟不能突破防守,鏖战三个月,清军死伤枕集,却只能望嘉陵江兴叹。

战至九月,已经统合完降夏明军的何乾突然袭取顺庆府城南充。由于担心夏军乘势袭取整个四川,精疲力竭的席尔达不得不引军退保成都。

不过清军想退也并不是这么容易的,李思久此时尽显枭雄本色,集中仅有的精锐千人对清军实施追击,一举击破清军后卫,俘获绿旗兵数千人,并撵着席尔达的屁股光复了璧山、铜梁、大足、合川、荣昌,并威胁隆昌桑额部侧后。

在面临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桑额不愧是敌前逃遁的老手,他不动则已,动如脱兔,以大踏步撤退的方法,丢弃嘉定、邛州、眉州等地,一下子逃回了成都,从而把资州等地丢给了夏明两军争食,希图以此转移矛盾,保全清军在四川的存在。

这个时候,四川的局面显得更加混乱了,两路入川的夏军已经控制了川东、川东北、川南、川西南各府州并建立了益东、叙永两个新省,清军则死保成都、绵阳、保宁这一路,而李思久部明军则控制东起重庆西至资州之间长条形的一片土地。

从三方势力分布的情况来看,夹在两强之间的明军其实危在旦夕。可这个时候利令智昏的朱怡钦却不顾己方力量最为薄弱的实际情况,提出要举办登基大典以继承明祚,由此引爆了他与李思久之间的矛盾。

当年十月二十四日,觉得矛盾激化到已经不可调和的李思久断然引兵囚禁了朱怡铭。与此同时,李思久派人出使夏军,以让出重庆等地为代价,要求夏军网开一面。正当,夏军将校颇感意外之际,李思久果断放弃各地,集中两万军马并十五万老弱杀奔成都。

对于明军与清军之间的战斗,夏军自然乐见其成,更何况李思久部还带着十几万老弱病残出战,这不是笑话吗。然而就在夏军边看笑话边接收各地的时候,扑向成都平原的李思久却虚晃一枪,掉头西行,随即夺取雅州府名山、芦山等县,成功的摆脱了清夏的夹击,在川康边营建出一番小小的天地。且不说李思久在川康边如何驱使藏汉经营他的小小势力,缓冲者的消失让清夏之间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直接对阵的情况。

武成元年十二月初七,叙永总兵毛洪言率领八个师逼近成都外围龙泉驿。同日益东总兵何乾也率五师之众进军保宁府治阆中,威胁剑门,准备切断清军自陕甘前来救援的通道,至此川中的形势已经对清军极端不利了。

第446章 重挫

四川的清军看起来累如危卵,但实施情况却并非如此。早在席尔达率部进犯重庆之际,他就飞马请示康熙从狭西调兵增援。得报的康熙经过短时间的权衡,觉得策妄阿拉布坦短时间内没有再度进犯甘肃的可能,于是便同意从狭甘抽调西军精锐填入四川。

尽管西北道路难行,大军出击又要花时间筹备军粮,但清军还是在当年七、八月先后进入蜀地,等到李思久部假意进犯成都之际,清军在四川已经有七万之众。

以七万之众对付李思久的二万军马自然是手到擒来的,但是席尔达、桑额一心想一举解决川事,所以隐忍不发坐视李思久虚晃一枪转入雅州康边。等到夏军大队进至龙泉驿了,席尔达这才掀开底牌,却让毛洪言吃了大亏。

若是毛洪言率领的都是夏军老兵,就算清军是西军精锐也可以对垒一阵,但是夏军在西南的部队大多是就地扩充的,战斗力如何姑且不说,但所部的装备远不如腹里各部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遇到有大股马队的清军自然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对手。

武成元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清夏双方在成都平原上鏖战一日,在清军马队的突击下,夏军大败。自知事情不可为的毛洪言总算发挥了宿将应有的能力,在派出信使向重庆、叙州等地通报敌情之后,勉强组织残余二万余夏军退守龙泉驿。清军随即将夏军团团包围,攻守之势随即逆转。

眼见得形势大好,清军方面却犯了一个错误,席尔达否定了桑额围而不歼,首先分兵控制各府县的正确建议,执意要彻底全歼毛部后再行席卷全川。席尔达的抉择也不能说一定是错误的,站在他的角度来看,龙泉驿本无坚固的工事,夏军又是新败之部军心不稳,清军应该很容易就将其歼灭;若是不攻、只是围困的话,怕也需要四、五万兵马,就清军而言也没多少余力可以用来攻城略地了,而且还得担心毛部突出重围反过来威胁清军腹背。

“几位大人请看,这是清虏派人送来的劝降信。”两天来削瘦了许多的毛洪言扫了扫帐内的军官,拿出了席尔达的劝降信件。“条件还是很优厚的,只要咱们愿意降清,爵位只会升不会降,想继续掌军的还能做总兵、做副将。”

正三品头等都尉、定胜军第三师统制、建始县男刘殊胜接过劝降信,看也不看就撕成了碎片:“总兵大人,这等东西也能拿来污了大家的眼睛吗?”

站在刘殊胜身边的定胜军第三师参军长、正四品三等都尉柳叶则上前一步冲着毛洪言一躬身:“总兵大人,我等食朝廷俸禄,自然要忠于华夏,即便今日马革裹尸,那也是死得其所,投降鞑虏,大人还是不要试探了,我等断不会做如此数典忘宗之辈。”

边上童子军及老郑军出身的一众将领也齐声应道:“总兵大人,我等宁死不降。”

在一众请战的声浪中,宣威军第二师统制黄德玉、虎贲军第四师统制唐芝奇、龙武军第一师统制罗智等几名收编自滇桂的地方实力派将领脸上难看的很,不过胳膊拧不过大腿,此时此刻提出反对,就只能让夏军上下对其产生怀疑。

见到众口一词,毛洪言便微微点了点头:“当初咱们在东宁的时候,何曾想过会有今天,如今好歹是世爵在身了,自然不能愧对官家从微末中把你我简拔起来,所以也只有尽忠一途,想来以官家的金口玉言,不会让你我子孙没有出路的。”

除了华夏朝世爵制度外,毛洪言还十分畏惧郑克臧对汉奸家庭的株连,因此他说什么也不会祸延子孙的,当然,这就没有必要宣之于口了:“不过鞑子的好意咱们还要心领,所以本官决定派人去跟鞑子谈谈具体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