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日匆匆,一眨眼又是月余时日而过。夏收一事,顺顺当当的。各地的纳粮,以及各种商税陆陆续续押送抵达了京城。南方路远一些,但它夏收季节较早,税收统计时日也早。故而最后进京,倒也差不太多。
本来十分吃紧的国库,总算稍微充裕了些。但赵哲却知道,按照目前的存粮和库银。即便是暂时挤压出了各部的开销,也只是勉强够用。例如赵哲想玩些新花样,诸如想在京郊靠水之处搞个大型船厂,专门研发与制造大型远洋商船以及战舰。却是被包括沈逸君在内的所有大臣们齐齐反对。盖因那大型船厂,经工部设计与预算,没有一千多万贯根本建不成。而每一年需要的经费,至少也得数百万贯。
饶是赵哲再三强调船舶的好处,大臣们也都理解其中的好处。但却还是齐齐反对此项议案。当然,赵哲若是要一意孤行自然也能强行推动。但仔细想想,按照如今的财政状况,若是建造大型船舶研究厂,恐怕的确是太伤元气了。
钱啊,还是缺钱。当然,控制着铜矿的只是国家机构,赵哲可以大量铸造铜币以充实国库。但从现代穿越过来的他,自然深知道如此做的话,只会形成通货膨胀。致使大赵的经济体系紊乱,而让天下百姓怨声载道而使江山不稳。
见得赵哲坐在太师椅上,有些闷闷不乐。沈逸君也是一头冷汗,他之所以胆敢委婉驳掉皇上那个提议。盖因如今的财政实在是太紧了,紧得他使劲勒紧了裤腰带,都觉得稍差一些。皇上在工部辖下设立了一个机关司,于京郊山区建立一座什么研究基地,前前后后要动用数万民夫,加上各种材料费用。以及徐玲珑大肆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所谓的奇人异士所花费的金额,每个月都得数十万贯砸进去。这还是先期,越到后面,那个机关司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吃喝拉撒等等的不必说,各种俸禄和补贴,都叫沈逸君吃不消。
最重要的是,如今中原平乱一战已经结束。唯有部分地方卫军,在扫荡着流窜残匪。而大赵帝国的中央精锐军,已经陆陆续续进入了辽东境内。如此连续用兵,沈逸君自然不敢让国库之中没有半点余钱。否则一旦出点差错,说不得就会酿成什么大祸。
当然,这次讨论,是在赵哲的书房之中。参与讨论的,也不过是些内阁成员和各部大臣。只见得沈逸君,有些讨好的虚笑道:“皇上,微臣以为,船舶厂倒并非不能开。只是待得明年之后,减去的农业赋税再补回来后,国库便会宽裕了许多。”
“此事万万不可。”严彧急忙说道:“如今减负,是想让农户的日子稍微好过些,也是收拢一下民心。若是政策只执行一年便罢。恐怕农户到时候反而会对朝廷心生怨怼。”
“老夫以为,可从商税处着手。”许久未曾说话的藤禹,起身正色道:“先说粮商,一个个不事生产,只顾用钱财低买高卖,还囤积居奇,霍乱天下。但反观他们,却是个个富得流油,优越生活远远超过日日劳作的农户无数倍。然而那些粮商,不过只是缴纳一些店铺固定税收,天下粮商所加,所贡献税银不过区区十万贯左右。但老臣却是私下调查过一番,最保守估计,全国所有粮商一年的交易额度却在三万万贯之上。如此巨大而可怕的流动量,却只为国家,朝廷贡献十万贯税银,还时不时的让朝廷为之操心,简直荒谬。依老夫看来,须得在其中抽取十之其一税收,便是三千万贯才合理。”
三千万贯?在场众人,齐齐吸了一口冷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