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1 / 2)

雀登枝 胡马川穹 4369 字 2个月前

离久远寺最近的是这处叫栃木的矿山, 开采多年几乎已经荒废了。只是前几年在山头的东侧又发现新的小型矿源,所以这处地方又重新热闹起来。出示了怀良亲王的铜牌之后,破烂的木门被吱呀吱呀地拉开,昏暗的矿洞里到处都是蓬头垢面的矿工。

裴青照旧一副黑布罩面的打扮,半佝偻着身子,拿着铁钎随意凿着壁面上浮现点状雪花纹的矿石, 还不时拿在手里翻看一二。

有污浊的水从矿洞顶上渗下来, 汇到地上便形成了一条一条更加污浊的黑色水痕。这里的条件显然比那些大矿更加简陋,矿工们衣衫褴褛举止呆滞,在寒凉的地底也穿了简单的兜裆裤,面上漆黑只勉强看得到脸上的两只眼白。

傅百善跟在裴青身后, 举着手里的矿灯想要仔细分辨那些人脸, 却越看越是心里发凉。一眼望去, 男人们统统剃光了前额成半月形, 清一色的秃鬃月带头, 这些人面目扁平神情木讷, 看形容大都是倭国奴隶或战败的俘虏。悄悄扯了一下裴青的袖子,两人相视一眼后慢慢地退出了坑洞。

傅百善脸上难掩失望之色,用力搓了下衣袖上沾到了污水后便有些灰心,“石见山那般大的矿山都没有看到几个中土人,看来我爹决不可能被关在栃木这么一个小地方了。”

石见山是日本国目前发现的最大一座银矿,出产的银矿石和提炼出来的纯银在日本国内可以任意流通, 甚至在与周边小国的货物结算时充当货币。赤屿岛除了货物走私外, 每年从石见山兜揽份额颇重的白银, 再与中土的黄金不等价交换,攫取其间巨大的差价。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中土黄金迅速流失,朝庭帐面上白银的空前丰盈,极大的扰乱了中土的正常经济,这才是怀良亲王手中最大的一张王牌。

石见山守卫森严,劳工成百上千,傅百善最早怀疑那里是关押傅满仓一众人之所,不想寻机细细搜索整整三日后都一无所获。裴青听见女郎有些丧气的声音,只得悄悄握了一下她袖底的手以作安慰。

远处,一个倭人矿工背着的竹篓突然断开了,竹篓里几根粗壮的木桩砰地一声砸在地上,在光秃秃的地面上激起飞尘。看管的士兵拿着皮鞭大声的呵骂,矿工一边嘶哑着声音哈腰道歉,一边将散落一地的木桩重新捡拾进背篓里。

这一幕早已司空见惯,矿工在这些领主的眼里等同于牲畜,直到老死才会被挪出来,根本没有人在乎他们的脸面尊严。矿工直起身子时,有意无意地往这边望了一眼,才在士兵的呵斥下蹒跚进了矿洞。傅百善走了几步后,忽然“咦”了一声,猛地转头看向那个矿工的消失处。

不远的高处站着带路的通译,正和矿山的看守站在一起嘻嘻哈哈地聊着什么,并没有注意到这边的情形。裴青心头一紧,微侧着头低声问道:“发现什么了?”

傅百善皱着眉头有些不明所以,缓缓道:“刚才那个倭人的身形和说话的声音,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很眼熟!”

裴青知道傅百善自小六识异于常人,一双眼睛尤其厉害,看过的人很久之后都能认出来。只是刚才摔到的那个倭人一身脏污,除了颔下的胡茬是花白的,连脸面都看不清楚,与士兵的对话也是地道的倭语,又何谈眼熟呢?大概是这姑娘夜有所思日有所梦,把幻境当成真的了!

用铁钎用力凿下一块铁石,裴青垂头微语,“莫耽误工夫,早点出去,当心让那个通译看出破绽。”

傅百善回头望了一眼,只好跟着往外走,可越往外走脚步越是迟疑。

她想起很多年前,在广州城的码头上,有个人也是用这种高亢当中带有几丝嘶哑的声音站在甲板上笑着喊:“大小姐叫我一声伯伯,等这趟航船回来,我给你带一个比桌子还要大的贝壳!”

那时候自己几岁,是八岁还是九岁?懵懂着比桌子还要大的贝壳是什么样,就甜腻腻地喊了一声伯伯。

几个月后,那人果真托爹爹捎回来一只巨大的贝壳,有识货的人说那就是传说中的砗磲。整体略呈三角形,壳顶弯曲壳缘呈波形屈曲。表面灰色,上有数条像被车轮辗压过的深沟道。壳质厚重壳缘如齿,两壳大小相当,内壳洁白光润白皙如玉。

砗磲与金银、琉璃、玛瑙、珊瑚、珍珠、琥珀合称为佛家七宝,佩戴后可以驱邪避灾。当时得了这件罕见的宝贝,娘亲特地拿去银楼叫工匠串了一串珠子,一直让自己带到十岁生才取下来。

傅百善紧走了两步,一把扯住裴青的衣袖急急低语,“七符哥,我想起那人是谁了,那是我爹雇的一条海船上的船头,平常大家都叫他邬老大。我绝对不会认错,要不是他一副……倭人的打扮,我应该一眼就能把他认出来的!”

傅百善的语速又急又快,裴青仔细听了之后神色忽地一动。他自是相信珍哥的眼力,加上珍哥如此肯定,先前那个倭人十有八九应当就是傅老爹雇佣的船头。但是那人为什么会这样一副打扮,为什么见了熟人私下里连声汉话都不敢说?

他本是心思极快之人,忽地想到要是自己是怀良亲王,对于中土的来使会怎么处理呢?杀也不敢杀,放又不敢放,最好的处置方式就是关押在矿场当中。这些中土人语言不通,形貌不同,一走出去就会引起各大领主的注意,混乱当中死伤都不敢保证。

那么,想悄无声息的把这么多人关起来,有什么比泯灭于众人之间更好的隐藏手段呢?让这些中土人改说倭语,改穿倭人的衣服,剃光前额的头发打扮成倭人的样子,让这些人羞于在人前露面,就可以兵不血刃地达到隐蔽的目的。

裴青想通了此点后便倒吸了一口了凉气。

这处叫栃木的铜矿山是怀良亲王一处不引人注意的小产业,那毋须多说这种擅于揣摩人心的阴毒手段势必是这位亲王的手笔。如果是这样,那么此处的看守定不会像表面这样看起来松散。珍哥必没有想到这一点,脚尖跃跃欲试地已经想往那处矿洞走了。

裴青一把拽住她的胳膊,低声斥道:“莫声张,先出去跟宽叔商量一下,你这样单枪匹马地乱闯,惊动了上头,一股脑把你爹他们又转个地方,到时候你哭都哭不出来……”

傅百善曾经设想过无数次遇到老爹时,会是一副什么样的场景?也许是在一片苍茫的大海之上,爹爹满脸胡茬子大笑着张开双臂。也许是在一处鸟语花香的山谷里,爹爹和一群仙人模样的老者正在畅饮。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爹爹也许就近在咫尺,却不能得见。

那个被士兵呵斥的倭人一入矿洞,便撒开腿脚狂奔起来。

穿过一段阴暗潮湿且崎岖的坑道,最里面豁然是一处巨大的露天冶炼场。浅黄色和灰褐色交错的场地凹凸不平,是因为混合了大量洗矿后残留的泥浆,废弃的矿砂经太阳暴晒,加上黏土的胶结和挤压,便形成了一种模样和颜色极其奇怪的硬壳。

场地中央伫立着巨大的焙烧炉,这是用来给碎矿石脱硫所用的。炉内铺一层半干不湿的木桩,再铺一层含铜矿料,如此铺个三四层,用干柴草引燃后就让炉子烧着,一烧可能就是十天半月,矿石受热便排出废气。如果矿料太贫,还需要反复脱硫才能得到纯度较高的赤铜,所以空气当中时时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

焙烧炉巨大的椭圆形缸底下,是丈长的支撑石,一字排开的炼铜坩埚里滚动着灼热的铜水,十几个汉子赤着肩膊全神贯注地盯着。这是炼铜最最关键的一步,一个不小心铜水作废不说,一旁照看的人也会受灼伤。

场地附近丛生着蝇子草和铜草花,这些草生植物嗜铜喜铜,工匠们寻找铜矿只要看到这些花草,其附近必有大矿。

胡茬丛生的倭人一脚踩瘪一丛生得正好的铜草花,又小心翼翼地穿过焙烧炉和炼铜坩埚,走至角落里拍了一下一个身形高大的男人,附耳道:“中土过来人了,你绝想不到是谁?”声音嘶哑兴奋,却是一口字正腔圆的中土话。

昏暗角落里的男人眼睛一亮,旋即灭了下去,神情显得有些沮丧,长叹道:“能有什么人来?无外乎是那些倒卖铜矿的有朝廷背景的商人,他们一个个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哪里会多管一下别人的死活。更何况我们拼了性命跑到他们面前,朝廷里的那些酒囊饭袋即便看到我们在此,又敢跟凶狠似狼的倭人撕破脸吗?”

报信的人兴奋得满脸通红,压着声气一字一顿道:“是珍哥,珍哥……,是你家大姑娘找过来了!”

角落里的男人轰地站起身来,面目沧桑满头乱发,正是失踪已近两年的傅满仓。

181.第一八一章 营救

正是春末夏初的夜黑风高夜, 有不知名的鸟雀拖着长尾在枝头咕咕地叫唤。林中时时散发着松木甘冽的清香,还有一些身形短小的兽类在灌木当中悉悉索索地穿梭不已。

三条人影飞快地奔袭在草丛树林当中,宽叔仗着几十年历练下来的本事,领头跑在最前面。他边注意着脚下边在心里犯嘀咕,珍哥也就罢了,这个灯笼铺子里的老马到底是什么来头, 脚上功夫竟然丝毫不弱于他。从赤屿岛到这里大家一路同行, 竟没有发现这人是个深藏不露的练家子。

三人都是性子稳沉不多话之人,静静伏在草丛里看着脚下的矿山。大概是夜已深了,不大的矿场里只有零星几点灯光,场地中央燃着小小的两堆篝火, 有拿了长~枪的士兵在左右巡逻。出人意料的是, 这里的守护看起来并不如何严密。

宽叔抻着脖子仔细打量了一遍, 回过头来悄声道:“不对呀, 珍哥, 光你爹他们一行至少有三四十人, 你看那处才几个搭建得浅浅的窝棚,能住几个人?要是你没认错人,那就是你爹他们没在此处歇脚!”

傅百善再次认真回想了一遍肯定道:“邬老大的声音极其特别,我绝对没有听错。当时他背了一个竹篓正准备进坑洞,在门口不小心跌了一跤,竹篓里的木头全都滚了出来。看守见了拿起皮鞭就要抽, 邬老大脸面乌漆嘛黑, 又一口一句倭语, 要不然我当时就认出人来了!“

宽叔这才眼前一亮,兴奋反问道:“这人要进坑洞里头,干嘛还费力背着木头进去……”

傅百善和裴青都是极聪明之人,相视一眼后都从对方眼里看出恍然大悟。矿洞所产的矿石被矿工采下来后,首先要碎石和洗矿,接下来才开始用火冶炼。邬老大既然往坑洞里运送木料,那么洞里面肯定有另外的炼矿地点。那么,傅满仓一众人就极有可能歇息在那边。

宽叔不禁有些摩拳擦掌,嘿嘿一笑道:“莫急,找地方找人是我的拿手本事,跟在我后面别出声。”

话一说完,就像一只大猴子一样攀住一棵崖松,倏地一下就消失在一丛灌木后面。傅百善和裴青连忙跟上,就见宽叔身形极为灵活地在暗夜里穿梭,猱身前行了大概百余丈后趴在一块突兀的高地上不动了。两人立即尾随过去一看,立时就愣住了。

面前高地的植被有些稀少,越往前就只剩下些黑色的细石子。再往前就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半凹形深坑。此时天色阴暗,也不知道那个黑魆魆的坑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