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张网捕信日游神(1 / 2)

道果 战袍染血 1880 字 1个月前

“圣谕?”

这两个字一传过来,略显失控的局面,顿时就有了变化。

气势汹汹的儒生,心头一震,头脑清明了许多,纷纷循声去看。

入目的,是匹疾奔过来的快马,马上的人赫然是剑南道的御史,李琦!

见人群平静,李琦拉了拉缰绳,身下的马顺势减速,滴滴答答的走过来,待到了人群与邱言之间,他翻身下来,左右看了两眼。

接着,李琦弹了弹衣衫,转身朝邱言看去,嘴里则道:“皇上有口谕,要说与邱言听。”

邱言闻言,并不见异色,上前一步,架起双臂,弯腰鞠躬:“学生便是邱言。”

圣谕,就是皇帝针对某件事、或者某个人,说出的话语,一般具有评判性质,金口玉言一出,就等于是盖棺定论了。

见圣谕,等于是见皇帝,要行大礼,不过邱言本来就是秀才,现在又得了解元,是举子,有了功名,那就是士,大瑞讲究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虽有高下之分,却无主仆之别,自然不需要跪拜。

李琦点了点头,走到邱言跟前,面容肃穆的道:“陛下有言‘今闻蜀中有士,能一策而定西南,为国之贤才’。”

邱言恭敬谢恩,一举一动,从容淡定,脸上表情落在张震等人眼中,顿时引起了几人的惊叹。

他们想到邱言方才的话,立刻觉得邱言身上笼罩了一层神秘光环,好像早就料到此事一般。

邱言当然清楚自己那卷兵策的效果,如今西南平定,这平息西南的功劳,落到了观察使和御史的头上,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自然要维护兵策,继而维护邱言,不会任由旁人攻讦,维护邱言,就是维护他们自己的功绩。

更何况这乡试第一,绝非弄虚作假所来,而是靠着实打实的功劳换来的。

一卷兵策,平息兵灾,拯救了几个县城,重创了沼人、并为日后的彻底收服奠定了基础,更有可能令番人吃个大亏,最后还让几个官员利益均沾,获得战功。

和这样一份“考卷”一比,其他那些花团锦绣的文章,纵然笔上生花,又如何能凌驾其上?

甚至,这篇兵策连皇帝都已知晓,给出了批语,若不将此文点为头名,其他文章哪有资格居于其上?

这样的结果,绝非几个落榜考生聚众闹事就能改变。

所以,面对沸腾的人群,邱言才会那般镇定,并非是他自持修为,而是预料到有人比他更难忍受此事,圣谕的到来,不是邱言运气好,而是大势牵扯下,所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就算没有圣谕,也会有其他的形式,就算不是御史,也会有其他的官员出面阻止。

李琦的这番话一说,诸多落榜考生登时愣在原地。

“圣上的口谕,在夸赞邱言?”

“怎么回事?这邱言的名字,官家如何得知?”

“不是说,邱言能够拿解元,是靠着观察使么?怎么连圣上都牵扯进来了?”

他们低声议论,却无人敢大声张扬。

对面,在邱言谢恩后,李琦就转过身来,对着人群高声呵斥:“尔等在贡院前喧哗,先不说有辱斯文、有背圣贤教诲,先就乱了法纪,莫非不知国朝律令?”

这话从一道御史的口中说出来,威力非凡,御史本就手握纲宪,连观察使都能参,更何况他们这些秀才?

就这么一下,整个人群的人念、气势就低落下去,而李琦的身影则仿佛高大许多,身上隐隐涌动出一股威势,让人不敢直视。

这一幕落在邱言眼中,却又有另外一番感悟。

“诸秀才汇聚起来的人念,汹涌异常,却不及御史李琦一人的气势,此人的气势里,不仅有着官气,受到龙气护佑,还有其他几种气运加持,拧成一股,论精纯、凝聚的程度,远远超过诸考生的人念,往那一站,气场就占据一方,开口说话,立刻就有了气运消长,压下了对面众人!这又是人道的一大特点!”

就在邱言转念的时候,李琦又道:“还不散去?莫非还心存侥幸?”

他也不解释多少,只是斥责,一人面对几百人,却没不见半点惧色,气定神闲,反倒是诸多落榜考生心惊胆战。

“连皇上都夸赞邱言,说他是国之贤才,我们又如何质疑?质疑了,又有何用?”

如此一想,胆气立泄,不复先前之勇,众人开始散去,周围兵将还要过去拿住为首之人,却被李琦拦住:“科举失利,心气起伏在所难免,所幸没闹出事端,不过下不为例。”

众考生听了,顿时情绪变化,纷纷向李琦致谢,那聚集在上的人念也有了转变,其中一部分朝着李琦汇聚过去,让邱言啧啧称奇,心中浮现一词——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于是,一场风波还未开始,就这么被一个人、几句话平息。

邱言上前一步致谢。

李琦转身笑道:“不必谢我,你的那篇兵策我也看过,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良策,就算没有这次的西南兵灾,想要拿下解元,那也是轻而易举的。”

他的话中充满善意,虽未表现得太过亲近,但邱言却从对方的口气、表情中看出了拉拢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