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宏宇看来,要想保证中南半岛的稳定,必须使得中南半岛诸国的军力和国力处于平衡,因此削弱安南扶持占城就是必然。
阮氏政权的人根本想不到李宏宇会让人从海上发动攻势,突袭其老巢所在地顺化城,故而当水师的士兵在夜色的掩护下登陆海岸并出现在顺化城时,顺化城里的守军没有丝毫准备,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连城门都没能关上。
如果换做李宏宇的话,肯定会防备海上的攻击,毕竟安南国的疆土是一个临海的斜长区域,面对大明这种海上强国自然要小心谨慎。
经过一番混战后,明军水师顺利控制了顺化城,阮氏政权的首领阮福源以及城里的阮氏族人悉数被擒。
得知顺化城被攻破的消息后,与莫氏军队交战的阮氏军队随即掉转头来前来救援,在行军中几名高级将领发生内讧,一部分继续前去顺化城,另一部分则往西走躲进山里打起了游击。
李宏宇最不愿看见的就是阮氏军队进山,因为如此一来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才能剿灭这股武装。
至于前去救援顺化城的阮氏军队,在顺化地区被明军和占城联军击败,非死即降,尔后李宏宇让莫氏军队前去追击躲进山里的阮氏军队,既然这个祸是他们闯出来的,那么就应该由他们来收尾。
随着救援顺化城阮氏军队的覆灭,阮氏政权所统治的地区纷纷投降莫氏政权,整个安南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崇祯八年二月,莫氏政权首领莫敬宽以安南都统使的名义随着李宏宇前去北京城觐见崇祯皇帝,献安南国的地图和人口花名册,以示归附之意。
此时,距离李宏宇离开京城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再次回到京城后有一种物是人非的沧桑和感慨,因为当年他离开时的内阁阁员和各部院大臣很多已经被撤换。
温体仁现在已经贵为内阁首辅,现在没人知道,温体仁会成为崇祯朝任职时间最长的首辅。
李宏宇的回来使得犹如一潭死水般的京城官场逐渐恢复了些许生气,崇祯皇帝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李宏宇果然没有让他失望,竟然真的收复了安南国。
为了奖赏莫敬宽的归附之举,崇祯皇帝下令重赏了莫敬宽,不仅赏银千两而且还加其太子太保衔,可谓荣宠无限。
到了京城几日后,李宏宇敏锐地发现崇祯皇帝越来越强势,这使得朝臣们对其是愈发地敬畏,无论是东林党还是“阉党”都对崇祯皇帝避之唯恐不及,在他看来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在大明的历史上,除了开国的洪武皇帝和靖难的永乐皇帝杀了不少官员外,大明历史上排在第三的皇帝恐怕就是崇祯皇帝。
通常而言,永乐皇帝后大明的皇帝皆善待朝中的文武官员,即便被激怒了通常也是打一顿板子了事,能被杖毙的官员很少。
可崇祯皇帝不同,登基后很快就展现出了铁血的一面,杀了朝中不少大臣,例如萨尔浒之战后一直被关在诏狱里的杨镐、蓟辽都御史刘策、都御史孙元化、漕运总督杨一鹏等一大批官员。
正是崇祯皇帝的这种铁血手腕,使得他与臣子们的关系越来越僵硬,也越来越疏远,这要是换做天启皇帝绝对不会这样做,孤家寡人的滋味可不好受。
不过,让李宏宇佩服的是崇祯皇帝非常勤奋,时常批阅奏章到深夜,忙得是不可开交。
虽然心中感到钦佩,但李宏宇却不赞成崇祯皇帝这样做,大明有内阁也有司礼监,都是协助皇帝处理奏章的机构,故而身为天子崇祯皇帝没有必要事事躬亲,应该像天启皇帝那样分权行事。
可崇祯皇帝不是天启皇帝,李宏宇不可能劝崇祯皇帝把批阅奏章的大权分给内阁和司礼监,那样的话恐怕会受到崇祯皇帝的疑心。
因此,李宏宇唯有静观其变,谨言慎行,以免无意中冒犯了崇祯皇帝。
如果天启皇帝要是知道崇祯皇帝会这样治理朝政,十有八九会后悔把大明交到他的手上,还不如让福王继位,就算福王不推行变革但肯定能掌控朝局,不至于使得大明的局势逐渐变得失控。
说起来,大明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阶段,百姓们由于生活困苦吃不上饭而造反,为此朝廷不得不兴兵讨伐,这样一来就要增加军费,朝廷为此提高税赋,结果导致更多的百姓吃不上饭加入造反的队伍。
所以虽然朝廷现在连年征讨地方上的那些造反的乱民,可乱民的规模不仅没有减小反而越来越大,这不得不令人感到深思。
现如今,朝廷每年都要因为剿匪而耗费大量的精力和物力,李宏宇对此是颇为无语,难道没人知道乱民宜疏不宜堵,只要想办法解决了百姓们的吃饭问题,那么谁还吃饱了撑的去造反?
其实,纵观大明局势,最令李宏宇感到痛心的就是已将荒废了的东江军,不仅使得大明失去了对后金的牵制,更是成为了后金的一大助力。
自毛文龙被杀后,东江军就受到了辽东守军的打压和排挤,这使得不少东江武将相继叛乱投入到后金的怀抱。
李宏宇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东江军的成员多为被后金所侵略失去故乡的辽人,和后金可谓有着家破人亡的刻骨仇恨,
可是当皇太极大肆笼络汉人,东江军的将领竟然投降后金,其与辽东守军的矛盾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在投降后金的东江军中,最有名的就是东江三个矿徒出身的将领:尚可喜、耿仲明和孔有德。
他们投入后金以后使得后金势力大增,不仅带去了火器的制造技术,而且还是得后金有了水师。
尚可喜所掌控的东江军水师成为了后金水师的核心力量,不仅掉头来消灭了残余东江水师,还把大明辽西、北直隶和山东的水师也打得不敢出港,这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
如果毛文龙健在,东江军的境况何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