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四路会攻(1 / 2)

权驭大明 小黑醉酒 1976 字 5天前

“府尹大人,三法司的大人来了。”孙祥皱着眉头翻阅着李宏宇的案卷时,一名下人进来禀告道。

孙祥闻言合上了案卷,揉了揉额头后快步走出了房间,前去见三法司的官员。

所谓三法司,在明朝指的是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三大司法衙门。

由于此案是御案,万历皇帝自然要派人来陪审了,因此刑部左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和大理寺少卿三名官员就成为了陪审官,俗称“三堂会审”。

“三堂会审”指的是三法司衙门的堂官共同参加的案件审理,而三法司衙门所属的官员共同参加的案件审理也被人成为“小三堂”。

所谓堂官,指的是京城各大部院衙门的主官,例如六部尚书、侍郎,都察院都御史、副都御史,大理寺寺卿、少卿,因在各衙署大堂上办公故而得名。

孙祥与此次前来陪审的三法司堂官都是熟人,因此在顺天府后堂的大厅里接待了三人,一边喝茶一边聊着案情,等待着升堂时间的到来。

通常而言,衙门都会选择在巳时初刻开堂审案,也就是上午九点十五,这个时间点不早不晚正好合适。

三法司的三位堂官昨天就已经查看了李宏宇案子的案卷,了解了李宏宇案子的大概情形,在他们看来一天之内根本无法审清这件案子,毕竟还有很多的线索需要进行查证。

如果但以目前官府掌握的证据来看对李宏宇可是非常不利,因此三位堂官一时间无法理解赵欣为何信心十足地跟万历皇帝约定了一日期限。

要是换做别人的话,三位堂官肯定认为赵欣是在故弄玄虚而已,不过鉴于武昌明月阁和太原府清源县的两起案子,三人又对赵欣感到不少期望。

接到万历皇帝的陪审的诏令后,三法司的三位堂官自然查了李宏宇和赵欣的底细,对明月阁和清源县的两起血案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得知当时李宏宇分别在事情没有丝毫头绪的情形下立下了一日之约与五日之约,最后出人意料地审清了案子,令人们是倍感震惊。

故而,三位堂官相信赵欣绝对不会信口雌黄,既然她跟万历皇帝有着一日之约,那么肯定手里掌握了什么杀手锏,只不过他们暂时不知道罢了。

因为敲响了沉寂许久的登闻鼓,赵欣和李宏宇现在已经成为了京城无人不知的名人,这两位本应在贡院里应考会试的举子因为案子不得不在顺天府衙门里度过会试考试的第一天。

随着升堂时间的临近,顺天府的气氛变得越来越沉闷好压抑,无论是官吏还是差役皆行色匆匆,由皇帝钦定的御案的审理无疑是最麻烦的,一旦出错就可能受到严惩。

当然了,顺天府里最紧张的人莫过于杨氏夫妇和郑氏这三名指证李宏宇罪责的是受害者,三人无论如何都想不到万历皇帝如此之快就关注了李宏宇的案子而且还这么快就进行堂审,着实令三人感到忐忑不安,意识到他们惹了一个大麻烦。

顺天府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堂审事宜的时候,万历皇帝收到了今天一早送到京城的辽东军报,此时正在乾清宫里查看着军报。

军报是大明辽东经略杨镐发来的,他打算以后金国都赫图阿拉为目标,分进合击,四路会攻,一举歼灭后金军。

按照杨镐的布置,大明在辽东的所有将领与军队都被调动了起来,其中,杨镐坐镇沈阳城指挥作战。

四路进攻的明军中,南路军的主帅是辽东总兵李如柏,其父亲李成梁是与戚继光并列的两大名将,对蒙古作战号称几无败绩。

李如柏率领的正是戚继光和李成梁所留下的辽东军队精锐以京营部队主力,共约两万五千余人,从西南向赫图阿拉进攻。

南路军的统帅由“晚明第一猛将”、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刘綎担任,刘綎武状元出身,十五岁即随父从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作战异常勇猛,无论是在抗倭援朝还是在平息西南的战争中从未遇到过对手。

刘綎所率的部队有四川、湖南、湖北、浙江和福建等南方军队一万余人,以及朝鲜军一万三千余人,部队合计两万三千余人,经宽甸沿董家江北上,由南面进攻赫图阿拉。

西路军的统帅为山海关总兵杜松,杜松曾经与蒙古交战大小百余战无一败绩,由一个普通士兵升至宁夏守备,这一点在明军中非常罕见。

万历二十年,杜松与蒙古人交战斗时陷入重围身负重伤,士卒死伤过半,硬是在危险的局势下撑到了援军到来,然后不顾身上的伤势率军奋力厮杀将占有优势的蒙古人杀得大败,由游击升至参将。

不久,杜松又升至副总兵,接着又以副总兵之职镇守蓟州,其升迁速度之快在明军中非常罕见。

值得一提的是,杜松不但勇猛且为官清廉耿直,颇有古名将之风。由于作战勇猛,蒙古人称杜松是杜太师,而女真人称他为杜疯子。

杜松率领着由宣府、大同、山东和陕西明军主力组成的三万人担任主攻,由沈阳出抚顺关入苏子河谷,由西面进攻赫图阿拉。

北路军的统帅由开原总兵马林担任,其部队主力由明军辽东镇精锐“跳荡铁骑”,也就是火枪骑兵组成,再加上真定、保定、河北和山东等地的明军,总兵力两万余人。

按照计划,马林率军出开原,经三岔儿堡后入浑河上游地区,从北面进攻赫图阿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