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1 / 2)

重生宠夫之路 祈容 3455 字 11天前

楚天悦这番厚望的话语,令在场所有人都有些微微变色。

徐薇心里虽不平,但仍恭敬地上前道:“陛下,户部没有第一时间严惩奸商,是臣失了职。现在,萧侍郎愿捐出三百袋大米,确实是解了饥荒的燃眉之急。只是光靠捐粮,萧侍郎就担任督赈官一职,似乎于理不合。望萧侍郎陈述下平抑粮价,赈灾备荒等多方面的建议,让臣等心服口服。”

这般说着,徐薇冷冷一笑,将萧晚刚才反问的问题全部反杀了回去。

☆、第72章 良策

徐薇的反问得到了大部分同僚的赞同,毕竟萧晚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屁孩,之前高中状元一跃成为四品的工部侍郎,已让大部分在官场里摸爬滚打多年却久久未能出人头地的老官员感到不满。如今女皇竟还亲封她为督赈官?!

既无丰功伟绩,又无留芳百世之举,凭什么让女皇说出“你都有权先做出抉择,再向朕汇报。”这种话!莫非她给女皇陛下灌下了什么*汤?!

“陛下,臣的确有些拙见。”面对徐薇的故意刁难,萧晚面不改色,镇定自若地上前了一步,并在楚天悦颔首的示意下,朗朗开口道:“臣认为加大通商的政策,给予粮商免除税收的优惠以及相应的补贴,或许能鼓励更多的商贩运送粮食商品去受灾地区贩售。”

徐薇冷冷反驳:“萧侍郎,往年朝廷的确给予商贩免除税收的优惠政策,但大部分商贩未到被灾地方,就已先行粜卖,私自谋利,根本无法成效。而且刚才,萧侍郎你就说要严惩商贩,现在又说要加大通商政策,似乎有些前后矛盾了。”

“非也非也。昨日,下官严惩奸商,是愤于奸商们过分无理的要求。但下官同样认为,光靠朝廷减粜,很难快速平抑京城的粮价,满足百姓们的需求,只有通商才能最本质地防止灾民因饥发生骚乱。”

“至于徐尚书所说商贩先行粜卖之事……”萧晚微微抬眸,不慌不忙地回道,“凡有米船过关,询明各商,如若前往被灾各邑粜买者,可在关口免其纳税,给予印票,责令其到境之日,呈请该地方官盖印,以便回空核销。若是核销时,发现其未到被灾地方,就已先行粜卖,或偷运他省私自谋利,当场扣押并加倍发税,按违禁例治罪!”

“徐尚书,不知下官的这个办法能否进一步地减少谋利的奸商,从而控制谷米的流向?”

原以为能给萧晚一个下马威,孰料萧晚在朝堂上分析得头头是道、句句在理,一瞬间徐薇顿生郁积,偏又无法说萧晚所言不当!

楚天悦则听得频频点头,赞同道:“萧爱卿所言甚善。商人趋利,只要朕免其纳税,鼓励和保护通商,定会蜂涌而至。而地方官盖印难以捏造,商贩若想要先行粜卖,则是难上加难。一旦商贩往来,自行流通顺畅,便可缓解灾区上涨的粮价。来往商贩一多,朝廷更不会被这几位小小粮商所威胁,还可对谷米流向严加限制。”

楚天悦这么一定论,群臣纷纷称是。而后,萧晚还提到了以工代赈和劝输的政策。

“以工代赈?”楚天悦蹙眉地问道,“减半赈粮改为以工代赈,是否会引起灾民们的不满和抗议?”

“回陛下,并非所有人都以工代赈。极贫无论大小口数多寡,俱须全给。次贫老幼夫男者,朝廷应当全恤之。但一大部分有劳力的年轻女子,臣建议以工代赈,让她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工作得到生活保障。这样不仅能刺激全国的消费和生产,益于灾地垦荒和水利兴修,还可激发灾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臣认为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萧晚说着,目光一厉,忽而严肃道:“若是有灾民抗议不肯以工代赈,只能说她们枉为女子,竟同男儿一样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全靠朝廷抚恤而活着!身为有担当的女子,应当在大灾中主动站出,共同救灾,振兴自己的家园!”

萧晚话音一落,朝堂内倏然一片肃沉。半响,工部尚书许敏拍手赞道:“陛下,臣十分赞同萧侍郎的观点。如今各处灾情频繁,工部人手十分缺失,若是能鼓动灾民一起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的确是一箭双雕之举。枉陛下恩准!”

工部尚书的高度肯定,使得朝堂群臣瞬间沸腾地争辩了起来。对于所有人来说,以工代赈都十分陌生,以至于官员不禁暗思,才上朝不久的萧晚怎么会想到这样的法子呢?

她们不约而同地望向萧晚,瞧着她站立在最前方笔挺俊朗的身姿,眉头越蹙越紧。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大部分官员达成一致,认为以工代赈确实是不错的政策。

楚天悦微笑颔首:“萧侍郎考虑周全细致,朕恩准了。”

在讨论如何劝输时,见萧晚渐渐博得了群臣的信任,身为户部尚书的徐薇更是不满了起来。萧晚提得多条建议,她自然都曾考虑并实施过,刚才在通商上落了下风的她,忍不住要在劝输上扳回一城,赢得女皇的信任。

“每年大灾时,户部都鼓励普通百姓加入赈灾抗灾的队伍中,也劝谕殷实之家尽力收养灾民,捐资救荒,共同抵御灾患。”觉得萧晚挑不出任何茬来,徐薇满满自信地说,“对于出资捐助受灾者的百姓,户部都有实行不同程度的奖赏。”

“徐大人考虑得十分周全。”萧晚望向徐薇,认真地赞扬道,“身为户部尚书,大人在劝输上,以身作则,带头赈灾,发挥了优秀的表率作用,是萧晚的楷模。”

见萧晚一反常态,当众地夸起自己,徐薇不禁扬起嘴角,笑道:“不敢当不敢当。”

“如今,一部分灾民被安置在工部简易搭建地四合院内,但外来的流民实在是太多,仍有大部分灾民露宿在京城城外或是大街小巷里,饱受着饥荒交迫之苦。听闻徐大人在城郊有一座空置的别院……”

在徐薇渐渐变色的表情下,萧晚微微一顿,忽而摇头笑了起来:“徐大人身为户部尚书,一直带头赈灾,收留一百灾民捐资救荒,自然是举手之劳之事,是下官多问了。”

这一刻,徐薇才知道自己上了萧晚的套了!

户部的确到处呼吁百姓加入赈灾抗灾的队伍中,但大部分官员只是呼吁呼吁,并非真的有所行动。连官员都不以身作则带头赈灾,如何带动百姓进行救灾呢?现今,除了一些富人为博名利,赈点粥散些财外,东魏整体救灾的积极性并不高。

“萧……”徐薇气得咬牙切齿,却偏偏无法反驳,只好在女皇微笑赞许的目光下,硬着头皮地开口道,“萧侍郎说得极是,微臣将东郊的别院空置出来,的确是安排无家可归的流民入住……”

原以为萧晚年纪轻轻、见识浅薄,根本翻不出什么大浪来,所以才想提前给这位新上任的“督赈官”敲敲警钟。谁知在朝廷上,自己不但被萧晚堵得哑口无言,但赔了一座别院!

徐薇心里一肚子的气,只能眼睁睁地望着萧晚在朝堂上高谈阔论重重赈灾备荒提议,有苦说不出。

“好,很好!”萧晚的小计谋自然逃不过楚天悦的眼,她环视一周,腹黑地笑道,“萧晚在灾情上考虑得较为细致周全,朕认为她十分有能力担任担任督赈官一职。不知诸位爱卿,还有其他问题要考验萧晚吗?”

这样镇定自若,对答如流的萧晚,让群臣再次刷新了对这位纨绔女曾经的坏印象,不由望着她的身影或赞赏、或疑惑、或不解。就连萧玉容都目瞪口呆,傻傻地望着这个完全变样的女儿,心里满是复杂的喜悦。

一直挑刺的徐薇不敢再度碰壁,只好微笑着恭维道:“萧侍郎年纪轻轻,聪明伶俐,见解非凡,让臣心悦诚服。此次救灾,有萧侍郎在旁督赈,必定如虎添翼,是百姓之福。”

萧晚并没有辜负她的期望,在朝堂上很好地表现了自己的才华。楚天悦十分满意,微笑地做了结词:“萧侍郎带头赈粥,捐出大米解了饥荒的燃眉之急;徐尚书宅心仁厚,收养灾民捐资救荒。各位爱卿定当以她们为表率,团结一致,积极救灾,共度这次难关!”

群臣齐齐躬身:“臣等遵旨。”

“退朝!”

那日早朝后,由于女皇的褒奖,大量的官员和杂役在京城各处搭起了数十个粥棚,开始架锅熬粥赈济饥民,知府更是出动了数千官差维持所有粥棚的秩序。

虽捐出了三百袋大米,但萧晚的大米远不止三百袋,其余的大米,她全部存放在谢记米铺里,让米铺的伙计按照往年三钱的价格贩卖给普通的百姓。虽然有利不图是个傻子,但哪怕是一点点,萧晚都希望自己能尽快压下这飞速高涨的粮价,在救济物资到来前,稳定住饥荒的市场,安抚饥饿的民心。

这日后,成为督赈官的萧晚,全权管理起了官仓,并按照户部赈粮的规矩,每日按户分发贫民和流民半斤米,并进行早中晚三次赈粥。明明身为督赈官后,无需亲力亲为,但萧晚每日每夜都为了各种琐事忙得焦头烂额。

见萧晚为灾情忙碌,想着各种赈灾的良策,谢初辰在旁默默相陪着,力所能及地帮着自己的妻主。除了萧家让出别院外,谢初辰也将父亲接到了萧府,将谢家大院暂时让了出来,收留颠沛流离的灾民们。甚至在萧晚发赈时,在旁帮忙核收赈票,清点数量。

十月后天气渐渐转凉,尤其是夜间,冷风嗖嗖地刮着。谢初辰冻得唇瓣发紫,手通通得红着,却仍然专心地数着赈票。萧晚瞧见,连忙将他冻得发紫的双手握紧在双手间,一边紧张地呵着热气,一边运起内力用着自己暖和的手掌小心翼翼地捂着。

“初辰,你都冻坏了,快去休息吧。”

被妻主暖暖的手掌紧张地握着,谢初辰的脸上立刻泛起了一股幸福的嫣红之色。冰冷的脸颊蹭了蹭萧晚的胸膛,他扬着嘴角道:“妻主,不用担心,我完全没事……”

全身冰凉凉的还要死鸭子嘴硬!萧晚心疼死了,连忙脱下外套系在谢初辰的身上,忧心忡忡地恐吓道:“大灾时常伴随着瘟疫,你若生病了,我如何是好?乖,回家……”

“妻主!”一听到瘟疫流行的谢初辰立刻吓得脸颊苍白,忙要阻止萧晚给他系衣服的双手。但谢初辰毕竟比不过萧晚的力气,见萧晚笑眯眯地给自己系好衣服,自己只剩下一件单薄的衣衫,谢初辰连忙慌张地扑了过去。